
飲食基本上由四類組成,
「榖」、「果」、「畜」、「菜」,
每一類又都各含有五方和五味,相互匹配。
五臟對五味各有所喜,五味也各有偏性,
故飲食應重視宜忌如下:
【五味所喜】
肝宜甘-甘味可以緩釋肝氣的勁急。
心宜酸-酸味可以收斂心火。
脾宜鹹-鹹味可使脾不會過度運化。
肺宜苦-苦味可以助肺氣肅降。
腎宜辛-辛味可以宣散提升腎陽之氣。
【五味之偏性】
酸走筋(走肝)-
酸主收斂,太收斂則肝氣不能生發,故病在筋無食酸。
苦走血(走心)-
苦主肅降,要讓心生發,心血可以散一下,就少吃苦,
故病在血無食苦。
甘走肉(走脾)-
甘屬滋膩,會讓脾增加負擔,故病在肉無食甘。
辛走氣(走肺)-
辛味有通竄之效,多吃會耗散肺氣,故病在氣無食辛。
鹹走骨(走腎)-
鹹味會調動元氣,要養住骨、養住腎,
就不要過分調動元氣,故病在骨無食鹹。
所以「所食之味,有與病相宜,
有與身為害,若得宜則補體,害則成疾」。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