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火者,陰陽之徵兆也。

《黃帝內經•素問•陰陽應象大論》


喉嚨痛或扁桃腺發炎的時候,如果馬上去打點滴或吃消炎片、退燒藥,這個病以後就會經常反覆發作,久治不癒,非常痛苦。成人一般若不燒到 38.5度以上,就盡量不要吃退燒藥,應該讓身體自然發熱,啟動身體的自動調節功能。

 

因為人體發熱,就是體內正邪相爭,正氣向外推動邪氣的過程。發燒的過程,實際上也是排毒的過程,此時打點滴,反而會導致大量的濕邪進入體內,影響正氣的升發。

 

早在四百多年前的《本草綱目》中,就把「白開水」稱為「太和湯」,它能「助陽氣,行經絡」,促「發汗」,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清熱祛濕良藥。

 

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太和湯是由水燒至沸騰而成,性甘平、無毒,這種水經火煮沸,得到很多陽氣,就叫「太和湯」。水開的溫度,也有一定的講究。沸騰1分鐘還是「生水」,這時水裏的微生物,還沒有徹底殺死;沸騰 10分鐘是「硬水」,水的硬度比較大,經常喝硬水,會誘發高血壓性心臟病、冠心病、腦血管病和腎結石等疾病。只有開水沸騰5分鐘左右,這時它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,就變成「甘露水」,這樣的水才是治病救人的「太和湯」。

 

喝的時候,要小口、緩慢地將太和湯咽下去,這樣能使腸胃的陽氣,慢慢地升發上來,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,有利於解除局部癢感,阻斷咳嗽反射。

 

 

另一方面,喉嚨疼痛一般是上火的表現,人體經常有不同程度的脫水。而脫水會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的黏稠度,這時要多喝太和湯,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,使之較容易被咳出來,也能發揮調節體溫、清潔體內環境的作用。

 

「一副養生平胃散,三分順氣太和湯。」當家人口渴、喉嚨疼痛的時候,親手遞上一杯太和湯,既溫暖脾胃、祛除病痛,又溫暖了心,多喝「太和湯」不僅可以省下治病的錢,還可以預防流感呢。

 

 
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
 

*蝶戀*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九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